生意社3月19日訊 記者獲悉,北京市委常委會會議討論通過了《北京市2010-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》。方案提出,擬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,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,整合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體系,使醫改成果惠及全部常住人口。
昨日,記者獲悉,市委常委會會議討論通過了《北京市2010-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》。針對此次常委會會議通過的醫改方案,昨天,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表示,此次的北京醫改方案還將進行反復修改,此后計劃還要進行公示與征求意見。
方案提出,擬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,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,整合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體系,使醫改成果惠及全部常住人口。
醫改實施方案提出,擬建立醫藥費用控制機制,積極探索按病種付費、按人頭付費、總額預付等多種基本醫療保險付費方式,抑制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。提高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水平。全面推進社會保障卡工程,2010年,全市1800家醫保定點機構全部開通使用社?,參保人員持卡就醫,實時結算;逐步增加社?ǖ慕】禉n案、電子病歷和實時監控門診費用等功能。
關于醫保報銷
亮點1
報銷限額擬從17萬提至30萬
據了解,當前,本市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上限為17萬元,“一老”和城鎮無業居民的醫保報銷上限為7萬元。根據目前本市職工年平均44715元的工資和居民人均24725元的可支配收入可以算出,職工門診報銷封頂線應調整至27萬元左右,居民醫保上限則為14.8萬元左右。而此次擬將職工醫保報銷上限提高到30萬元,居民報銷上限提高到15萬元,職工報銷上限比此前社會預想的還要高出3萬元。
此外,今年計劃提高在職職工門診報銷的比例,個人自付部分在2008年的基礎上降低15%。
亮點2
今年將試點按病種付費
據了解,今年本市將選取兩家 醫院作為試點,開展按病種付費的DRGs醫保支付模式的改革。DRGs依據所患病種、病情的嚴重程度、住院時間等因素將參保病患歸入相應病組,醫保所支付給醫院的費用隨即確定,再依據個人的報銷比例,病患個人支付的費用也即可確定。
采用DRGs付費可以通過科學計算,把每個病種需要花費多少錢都進行確定,醫保會根據確定的費用支付給醫院。費用如果有盈余,納入醫院收入;如果超標,醫院補齊,與住院個人再無關系。這種病組包干方式,一方面將控制醫院的過度服務、促進醫院資源的合理利用,另一方面病人看病貴的現象會得到遏制。
亮點3
社區門診報銷擬提至90%
擬擴大社會藥品報銷范圍,提高社區醫療費用報銷比例。目前,職工在大醫院就診的門診報銷比例為50%,社區為70%。為了大力發展社區醫療,本市將在社區門診的報銷比例方面有所傾斜,以引導人們到社區醫院就診,所以今年社區醫院的門診報銷比例有望提高至90%。
亮點4
減輕群眾醫療負擔25億元
據介紹,今年本市將根據基金運行情況科學測算,將因職工工資增長而新增的醫;鹑坑糜谔岣呗毠めt保待遇,出臺提高門診報銷比例、最高支付限額、貴重醫用材料和人工器官報銷標準;擴大門診特病報銷范圍、藥品和診療項目;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及醫療救助政策等8項政策,以減輕群眾醫療負擔。預計全年將減輕群眾醫療負擔25億元。
此外,今后本市將進一步加強醫;鹗褂们闆r的公開力度,讓市民及時了解基金的收支情況。
數說新醫改方案
醫保報銷限額
目前上限目標上限
職工17萬元30萬元
居民7萬元15萬元
職工社區門診報銷比例
目前比例目標比例
大醫院就診50%--
社區醫院就診70%90%
關于醫院改革
亮點1
新醫院重點布局新城和城南
新醫改實施方案提出,將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,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,繼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、醫療救治體系、疾病預防控制體系、衛生執法監督體系、公共衛生信息體系,健全精神衛生、婦幼衛生、老年衛生、計劃生育等服務網絡。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體系,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望覆蓋城鄉居民。
擬統籌規劃首都地區醫療機構數量、規模、布局和功能,新建醫療機構,特別是區域醫療中心重點向新城、城市南部等地區布局。
亮點2
新機制逐步解決“以藥養醫”
據悉,本市將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,使醫改成果惠及全部常住人口。實施方案提出,要探索公立醫院分類改革。按照公益性、準公益性和經營性三個方向,實行不同的人事制度、投入機制、運行模式和考核評價制度。
建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。明晰公立醫院的所有權和管理權,科學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任和權利,探索建立決策、執行、監督相互制衡的管理機制。
探索醫院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改革。探索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、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、落實財政補助政策等多種有效途徑,推進醫藥分開,逐步解決“以藥養醫”問題。
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。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、參與公立醫療機構重組改制。
亮點3
本市擬推家庭醫生式服務
本市將持續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功能,擬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、山區巡診服務等新型模式,加強慢性病、常見病管理,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承擔起 健康“守門人”職責。制定分級診療 標準,開展社區首診試點,完善雙向轉診與預約掛號制度,引導居民分級就診、有序就醫。鼓勵各類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技術支持等多種方式,帶動提高其服務水平。
亮點4
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中醫院建設;積極推進中 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和中藥自主創新產業發展。
推進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建設。建設醫藥衛生信息綜合服務平臺,提供就醫指南、預約掛號、專家咨詢、醫保和醫藥價格政策、健康促進、疾病防控等服務。利用網絡信息技術,積極發展遠程醫療。加強信息標準化建設,逐步實現公共衛生、醫療、醫保藥品、財務監管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。晨報記者徐晶晶
來源:中國醫藥網 |